不锈钢:特性和应用

创建于07.04

不锈钢的发展及其基本特性

不锈钢的发展源于其固有的特性,这些特性反过来满足了各种需求。虽然其关键特性是耐腐蚀性,但不锈钢并不仅仅由这一特性定义。它还具有独特的机械性能(如屈服强度、抗拉强度、蠕变强度、高温强度和低温强度)、物理性能(包括密度、比热容、线膨胀系数、导热性、电阻率、磁导率和弹性模量)、可加工性(如成形性、焊接性和机械加工性),以及金相特征(相组成、微观结构等)。这些特性共同定义了不锈钢。下面,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其基本特性。

I. 机械性能

(1) 强度(抗拉强度,屈服强度)
不锈钢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其中添加不同的化学元素,主要是金属元素,是最关键和基本的。不锈钢的不同类型由于其化学成分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强度特性。
(a) 马氏体不锈钢
马氏体不锈钢与普通合金钢一样,具有通过淬火硬化的能力。因此,通过选择适当的等级和热处理条件,可以实现广泛的机械性能。
马氏体不锈钢可以大致分为铁-铬-碳不锈钢。它们可以进一步分为马氏体铬不锈钢和马氏体铬-镍不锈钢。以下描述了在马氏体铬不锈钢中添加铬、碳和钼等元素时强度变化的趋势,以及在马氏体铬-镍不锈钢中添加镍时的强度特性。
在淬火和回火条件下,增加马氏体铬不锈钢中的铬含量会导致铁素体含量增加,从而降低硬度和抗拉强度。对于退火状态下的低碳马氏体铬不锈钢,铬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硬度略有增加,而延伸率略有下降。在固定铬含量的情况下,增加碳含量会提高钢材在淬火后的硬度,同时降低其塑性。添加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钢的强度、硬度和二次硬化效果。钼的添加效果在低温淬火后尤为明显,其含量通常小于1%。在马氏体铬镍不锈钢中,适量的镍的存在减少了钢中的δ-铁素体含量,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硬度值。
马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以在不同组合的0.1%-1.0%碳和12%-27%铬的基础上添加钼、钨、钒和铌等元素为特征。由于其体心立方结构,它们的强度在高温下急剧下降。然而,在600°C以下,它们表现出高温强度和蠕变强度,这在所有类型的不锈钢中都是最高的。
(b) 铁素体不锈钢
根据研究结果,当铬含量低于25%时,铁素体结构抑制马氏体结构的形成,导致强度随着铬含量的增加而降低。当铬含量超过25%时,合金的固溶强化效应略微提高了强度。钼含量的增加有助于铁素体结构的形成,促进α'、β和χ相的析出,并通过固溶强化增强强度。然而,它也增加了缺口敏感性,从而降低了韧性。钼对增强铁素体不锈钢强度的影响大于铬。
铁素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的特点是含有11%-30%的铬,并添加了铌和钛。它们的高温强度在所有类型的不锈钢中是最低的,但它们表现出强烈的热疲劳抵抗力。
(c) 奥氏体不锈钢
联系
留下您的信息,我们将与您联系。

联系信息

电话:+86 18662600560

传真: +86 (0)512-5517-2618